欢迎访问 廉政舆情网!
中华文化崇尚和谐,中国“和”文化源远流长、内涵丰富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中国“和”文化在社会领域的体现。我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和同之辩的命题。西周末年的史...
2022-06-24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创造的中华道德文明,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伦理精神标识,是激励中国人民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精神力量。深刻理解中华道德文明的...
2022-06-242018年10月,大型灭火/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圆满成功。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指出:“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,切实贯彻新发展理...
2022-06-24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17日就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,强调“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...
2022-06-242022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沿用“同乘大船”之喻形象地道明,在这个经历了长久全球化历程的世界上,各国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,...
2022-06-2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。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,抓住大趋势,下好‘先手棋’,打好基础、储备长远,甘于坐冷板凳,勇于做栽树人、挖井人,...
2022-06-24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,习近平同志先后担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、书记。《让群众过上好日子——习近平正定足迹》用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、一幕幕亲切感人的...
2022-06-2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:“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,要注重方式方法,把道理讲深、讲透、讲活,老师要用心教,学生要用心悟,达到沟通心灵、启智润心、激...
2022-06-24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:“希望党的青年组织永远站在理想信念的高地上,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,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...
2022-06-242022年4月25日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,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,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,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...
2022-06-24在当前疫情走势逐渐向好的态势下,必须紧紧抓住重要的时间窗口期,时不我待地推动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,各地也要政策靠前、措施靠前、行动靠前,落快落实落细中央...
2022-06-24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。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”。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...
2022-06-2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。马克思在《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》一文所说的“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”,指的就是为人民大众寻求自由和解放...
2022-06-24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》指出:“一百年来,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,也为人类谋进步、为世界谋大同,以自强不息的奋斗...
2022-06-2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,是我...
2022-06-24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,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。近年来,我国网络购物、移动支付、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,...
2022-06-24在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要“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,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、话语体...
2022-06-24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;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2022年4月25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:“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的自觉,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...
2022-06-24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》(以下简称《决议》),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,这十条历史经验,...
2022-06-24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《百年大党面对面》一书,既用理论思维深化历史认识、把握历史规律,又用鲜活语言把历史写得深入浅出、通俗易懂。全书夹叙夹议、有质有文,是推...
2022-06-24